如此算下来,他麾下的兵力,竟然已经是接近七千之数了。
这是一个相当骇人听闻的数字。
大明朝此时依旧号称有雄兵百万,九边重镇依旧号称有数十万大军、就拿大同镇来说吧,此时大同镇在账面上的兵力,还是有十几万之多的,但实际上的兵力能有多少?大约也就是在三四万上下,其他的那七八万兵,都是账面上的,实际上根本找不着人。
他们的饷银自然都是被各级将官乃至朝廷中的那些官员们给瓜分了。
而在这三四万人之中,其中能战之兵又有多少呢?
说实话,能战之兵绝对不超过两万,因为在这些实际数额的士卒之中,又有差不多一半儿左右都是老弱病残。
大同镇的这个情况,其实不用看别的地界儿,看看北东路的情况,大体就知道整个大同镇是怎么回事儿了
。
北东路的这些军堡,普遍一个军堡也就是三四百左右的兵力,而大同镇的军堡加起来,一共是七十二个,如此大致就可以算出大同镇的可用之兵到底有多少。而从北东路随便选出一个军堡来,看看里头的士卒构成,大致便能瞧见,里面老弱病残为数不少。
这种情况在整个大同镇都是非常普遍存在的。
董策手下这将近七千人,可以说是已经占据了大同镇五分之一左右的兵力、而最关键的是,他手下的这些士卒,尤其是他的那些家丁和磐石堡步军第一镇,战斗力都是非常之强,说句实在话,如果让董策算一边儿,而大同镇其他的兵丁算另一边,两边对战的话,董策至少是不落下风的。
不知不觉之中,他的势力已经极大发展,兵力已经成长到了这种程度。
董策都为自己而感到骄傲。
他知道,自己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,这片东亚大地上,这个王朝之中,一支可以影响某一场战争走向的力量,这样的势力,这样的实力,当然还是远远不够,但已经超过了董策的预期。